灿爱网 > 奇闻 > 正文

​风雨飘摇:清朝灭亡前后的皇家守陵人

2024-09-26 16:34 来源:灿爱网 点击:

风雨飘摇:清朝灭亡前后的皇家守陵人

守陵人是一个充满神秘色彩的职业。

他们受命于特权者,为特权者服务。

一般都是出于某种目的用自己的一生来守护陵墓,或是为了信仰,或是为了生存。

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也毫不例外地为皇帝修建陵墓,并设立了守陵人制度。

但清末时期守陵人的命运就像清朝腐朽的制度一样时时刻刻在风雨中漂泊不定,那么就让我们从历史的尘埃中去寻找答案吧。

在清王朝统治时期,守陵人其实并不是一种我们想象中的低下卑微职业。

他们有着特殊的政治身份和地位,同时仍具有皇族及八旗子弟的特殊待遇。

只有属于正黄 镶黄 正蓝三旗才能有资格成为守陵卫士

从八旗制度来看,他们属于满族上三旗中的八旗子弟。

均为建陵后从北京和满洲关外专门派调而来, 专门为皇帝家族守陵。

他们收入也以以朝廷的俸禄为生,按照职务品级高低按月领取俸饷和生活用品。

清政府给予守陵人优厚的待遇和清闲的工作,使得他们得到良好的生活条件,特殊的政治地位,从而使其尽心尽力为权力者服务。

除了对其施以不收赋税和免除服役的权利作为优待,还给守陵人安排了独立的小院居住。

从职务来说,守陵人的地位和职位依然可以显示出皇族的气派。

清代守护陵寝官员有宗室王公、大臣和员役。

其中的宗室王公有亲王至辅国公,大臣有正三品至正九品不等。

守陵人的最重要工作 其实是负责祭祀活动

但是守陵人的工作并非是简简单单地看守皇陵,主要职责还包括负责皇陵内的内务、礼仪、日常维修和祭祀活动。

其中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准备贡品和及时进行祭祀。

守陵人之间分工也非常明确。

通常情况下,这个工作干了就是一辈子,并且子承父业,世世代代守护皇陵。

所以在清朝,自然不是任何人就能够担任守陵人职务。

守陵人主要有以下三种

1 内务府指派出来的专门守陵人

2 八旗子弟守陵卫士

3 朝廷任命的守护大臣

清朝皇陵内的守陵官员石像

前两者大多是来自于八旗子弟中下阶层,而守护大臣则通常是由皇室成员担任。

看守皇陵,在实际上就是一件远离政治权力中心,甚至带有惩罚性的差使。

但他们也不是像其他守陵人那样世世代代地居住在皇陵,只是在任期内居住在陵墓附近。

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守陵人也具有内部的多样性。

我们不难发现,他们基本上都是同皇族及八旗子弟沾亲带故,而且是经过一系列专业训练的特殊工作者。

但是到了晚清时期,由于国势衰微和政治腐败,导致朝廷库存银两入不敷出。

守陵人员俸禄减少,生活水平开始下降。

同时由于清政府不得人心,官员的权威和守陵人的政治身份受到了相对的影响。

庞大的皇陵 自然需要数量不少的守陵人队伍

到了清朝灭亡,对于守陵人就没有办法这么讲究了。

末代皇帝溥仪退位后,清朝皇族失去了大部分权力与金钱。

皇族后裔都自顾不暇,自然没功夫去管理和保护皇陵。

只能筹钱找几个人去守护皇陵,充当守陵人。

民国政府也曾在溥仪退位前颁布相关条例,承诺了对皇族的优待条件,明确了对皇族陵墓的相关保护条例。

也就是说,清朝的宗庙和陵墓依旧可以享受祭祀,并且民国政府会派遣专门的卫兵去守陵,进行妥善保护。

退位前后的幼年溥仪照

于是在1912年清帝退位到1928年孙殿英公开盗墓活动之间,清帝陵内存在着两个截然不同的队伍。

一个是清朝原本的守陵人队伍,一个则是由民国政府派遣的守陵卫兵。

民国守陵人队伍,自然是由政府分发工资。

原来的守陵人,一部分是为内务府衙门分发的俸禄而留下的。

一部分则是因为对祖先的尊敬和对家族的情怀,而自愿继续守陵。

但由于国内局势剧变,溥仪被赶出了紫禁城,皇族也就再无暇顾及陵墓。

原本的守陵人因领不到俸禄而纷纷离开,只剩下少数因为信仰而留下。

此时的民国政府内部也因为军阀混战一团乱,守陵卫士也就因为种种原因而离开了皇陵。

只有在关外的三陵情况较好。

因为远离政治中心,受到的影响较小。

而且关外三陵是父死子继的机制,这才保证了陵寝的祭祀活动可以照常进行。

1924年 被轰出紫禁城的溥仪队伍

192428年间,是清陵损失最为惨重的四年。

不仅仅有内部的守陵大臣监守自盗,暗通卫士倒卖陵墓内的奇珍异宝。

更有孙殿英率使用暴力手段,强行进入陵墓,并带着走了不计其数的金银珠宝。

这些行为对文物考察以及历史研究造成了无法挽回的损失,这不仅仅是他们这些盗墓者的悲哀,更是那个时代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