灿爱网 > 杂谈 > 正文

​《说文解字》第696课:“翱翔”的“翱”是什么意思?

2024-01-25 09:07 来源:灿爱网 点击:

《说文解字》第696课:“翱翔”的“翱”是什么意思?

接着我们的《说文解字》课程,本课讲“羽”部的四个汉字:“翊、[上日下羽]、[上之下羽]、翱”。在现代汉语中,“翊”、“翱”是通用字,收录在1988年国家语委颁布的《现代汉语通用字表》中,另外两个字,在现代汉语中已经消亡。四个字的详情如下:

1、翊。读

yì。《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翊,飞貌。从羽,立声。”形声字。本义是飞的样子。

(翊的字形演变)

从上图可以看出,翊在最初的甲骨文时期,有仅仅是羽毛的象形的字形,也就是说,翊最早是象形字,因为“羽毛”也可以表示飞。只是后来又加了“日”或“立”成为形声字。

(飞的样子)

《汉书·礼乐志》:“神之徕,泛翊翊,甘露降,庆云集。”神霾到来了,飞扬在空中,甘露降临了,五色云彩聚集。

本义之外,翊还有其他用法:

(1)用同“昱(

yù)

”。明,明日。因为翊的本音同“昱”,因此又常借作“昱”用(在古汉语早期,同音字借用是常态)。段玉裁《说文解字注·羽部》:“翊,经史多假借为昱字,以同立声也。”《汉书·王莽传》:“公以八月载生魄庚子奉使……越若翊辛丑,诸生庶民大和会,十万众并集。”颜师古注:“翊,明也。辛丑者,庚子之明日也。”安汉公在八月十六庚子接受朝廷的使命……第二天是辛丑日,儒生和老百姓们聚会,十万人集合在一起。

(昱日)

(2)通“翼”。朱骏声《说文通训定声·临部》:“翊,假借为翼。”用法有二:

其一、翅。唐代慧琳《一切经音义》卷二十三:“翊,又作翼,翼与翊义古别今通。”实际上,我们从字形演变图中就可以看出来,翊的早期字形,其实就是鸟翅的象形,后世用其通“翅”是用的字源别义,所以,《一切经音义》说“古别今通”;

其二、辅佐;辅助。《玉篇·羽部》:“翊,亦辅翊。”《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左内史更名左冯翊。”颜师古注引张晏曰:“翊,佐也。”

翊的小篆写法如图:

(翊的小篆写法)

2、[上日下羽](GB字库已不收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tà。《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上日下羽],飞盛貌。从羽,从冃。”形声字。本义是飞翔盛多的样子。

(受惊而盛飞的鸽子)

徐铉注:“犯冒而飞是盛也。”要注意,这里是“冃声”,不是“日声”或“曰声”。这个冃,即“冒犯”的“冒”字的字头,鸟类因受惊(冒犯)群起而飞,比如我们见过鸽子广场的鸽群因受惊而起飞的样子,就是这个字所描述的样子。这个“冃”有两层含义:1、冒犯(鸟儿受到冒犯);2、遮蔽(鸟儿飞起来遮蔽天空)。

本义之外,又指高飞的样子。《玉篇·羽部》:“[上日下羽],高飞貌。”

[上日下羽]的小篆写法如图:

([上日下羽]的小篆写法)

3、[上之下羽](GB字库已无此字,只能描述字形)。读chī。《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飞盛貌。从羽,之声。”形声字。本义是羽翼盛多的样子。

(羽翼盛多的样子)

《说文解字》这里的“飞”,徐锴《说文系传》改作“羽”。《玉篇》《集韵》《广韵》《类篇》皆同,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亦同。因此,它的本义是羽翼盛多的样子。

[上之下羽]的小篆写法如图:

([上之下羽]的小篆写法)

4、翱。读

áo。《说文解字》给出的解释是:“翱,翱翔也。从羽,皋声。”形声字。本义是鸟在空中回旋飞翔。

(翱翔)

《诗·郑风·女曰鸡鸣》“将翱将翔,弋凫与雁。”宿巢鸟雀将要翱翔,猎射鸭雁去芦荡。《淮南子·览冥》:“还至其曾逝万仞之上,翱翔四海之外。”后来等到凤凰盘旋升飞到万仞高空、翱翔在四海之外。

注意,上面这些解释,都同时提到了“翱翔”这个词(包括《说文》),何谓“翱”,何谓“翔”呢?高诱的《淮南子注》解释的最为清楚:“翼一上一下曰翱,不摇曰翔。”又“鸟之高飞,翼上下曰翱,直剌不动曰翔。”用现代汉语说,就是:

鸟儿上下振翅为翱,展翅不动为翔。这里的鸟一般指大型猛禽,如老鹰、雕类等,它们在天空中,振翅而后不动,可以在天空中任意滑翔,就是翱翔,在上升的气流中,像老鹰展翅那样平飞或升高,也通常称为翱翔。

另外,还有“滑翔”这种运动。

(滑翔伞运动)

另外,因为有以上的意义,“翱翔”又常用来形容有志气的人。

翱的小篆写法如图:

(翱的小篆写法)

(【说文解字】之696,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版权方所有)